一、建厂创业(1964—1980)
1964年6月,国家计委于以(64)计轻字1508号文批准,同意建设成都人造纤维厂(公司前身)、牡丹江人造纤维厂和上海第二人造纤维厂三个“小化纤样板厂”,为发展粘胶短纤维工业积累建设和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成都人造纤维厂选址在成都市青白江区。
1965年12月,成都人造纤维厂建成投产,试生产一次性成功,生产出西南地区第一批粘胶短纤维。
1966年12月,成都人造纤维厂达到设计能力,完成粘胶短纤1767吨(年设计能力粘纤1600吨),实现利润100万元。
1972年9月,成都人造纤维厂更名为成都化学纤维厂。
1974年5月,成都化学纤维厂玻璃纸生产线正式投入试生产,顺利产出大西南地区第一批玻璃纸。
1974年至1978年间,成都化学纤维厂与成都化工研究所共同参阅国外利用天然气制二硫化碳文献,进行用天然气制二硫化碳的试验研究,取得成功。
二、扩建发展(1981-1991)
1982年3月,在学习掌握原联邦德国的玻璃纸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引进关键零部件与国产主机配套,兴建了第二条玻璃纸生产线。
1984年10月,二号玻璃纸机扩建项目荣获国家经委“引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单项奖”。
1986年12月,完成3号纸机建设。成都化学纤维厂玻璃纸年能力达到2250吨。
1984年7月,成都化学纤维厂年产1500吨天然气制二硫化碳生产线成功运转,全面完成与国家签订的科技攻关项目。
1985年3月,经纺织部、省、市批准,新扩建一条5000吨/年生产线,达到万吨生产能力。
三、公司成立(1992-1997)
1992年12月,成都化学纤维厂、四川省纺织工贸总公司和青白江区华严实业总公司发起组建了股份合作制形式的成都华明玻璃纸制品公司。
1993年8月,动工兴建玻璃纸3、4号线,1995年4月10日试车成功。
1995年8月,公司总经理税志异因企业发展建设劳累猝死在生产线,被追认为四川省“无私奉献好干部”、“成都市优秀企业家”、“成都市优秀共产党”。
1997年2月,公司更名为“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3月,公司自行设计新建一条7000吨/年粘胶短纤生产线。
四、重组发展(1998-2008)
1998年9月,经成都市经委批准,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兼并成都化学纤维厂。
1999年-2008年,公司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产能规模连年大幅增长,质量稳步提升,公司玻璃纸产销量保持前列、粘胶短纤曾进入国内行业前6位,二硫化碳规模居国产设备前列。
2004年8月-2007年4月,公司收购经营年产12000吨浆粕的湖北宜城棉浆粕有限责任公司,取得良好投资收益。
2004年6月,公司兴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5000吨,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2007年8月,成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公司全部国有股权划转至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五、跨越前进(2009-2010)
2009年12月,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大企业大集团有关精神,为建立和培育粘胶产业大企业、大集团,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与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整合,两公司在产品、资源、科技、管理、文化等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
2010年3月,公司投资1.2亿元,实施存量创新、系统消缺技改工程,提升综合规模55%,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2011年,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